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此地调查发现一切手续都是合法。皇帝让他巡视山西各地,最重要的事是调查袁崇焕。
兵备道主要为稳定地方治安而设,同时又要协助巡抚处理军务,其军事职权主要包括分理军务,操练卫所军队和地方捕快,缉捕盗贼镇压民乱,管理卫所兵马、钱粮和屯田,巡视江湖防御等。
官应震又去袁崇焕管理的卫所视察,卫所士兵个个是军容整齐,有一团尚武之气。耕田练兵两不耽误。官应震把这些细节都记录下来,准备写成上疏呈给皇上。
“袁大人,管军很有章法。本官一定如实呈报给皇上。”
“谢过御史大人。其实袁崇焕也只是堵住了大同附近晋商私通塞外的缺口而已。”
“哦,这晋商还在私自与蒙古做生意。”
“大人听说过走西口吗,这山西保德县的老百姓去塞外的多了去了。”
听完袁崇焕此话,官应震决定亲自去保德县实地调查一番。
走西口又叫“走口外”、“走场子”或“跑口外”,它指的是长城以里的晋西北、雁北和陕北地区的劳动人民到长城以外西北地区谋生的社会活动。
走西口的人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没有地种,或仅有少许薄地,收入甚少的贫苦农民,其中,有一部分手工匠艺人,他们是走西口的大多数。他们唯一的生活门路,就是出卖劳动力,以养家糊口,这是真正走西口的人。他们中有少部分没有妻室,只身谋生的人,习惯称这种人为“刮野鬼”。
另一类是做买卖的人,这类商贩被人们称作边商,严格地说,他们不能算作走西口的人。因为走西口是穷人的事,他们走西口的目的意义和穷人走西口完全是两回事。穷人走西口是为了求生存,而这些商贩走西口主要是为了渔利。
还有是躲避兵役和逃避诉讼的人。蒙古西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官府鞭长莫及,很自然成了这些躲避兵役逃脱诉讼者的避难所。当然,这部分人是走西口者的极少数。
这些外出谋生者,有的仅仅解决了他们的糊口问题,有的连糊口也未能很好地解决,甚至将尸骨遗弃在茫茫的荒原上。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由贫苦人变成了小康之家,还有一部分边商由小商贩暴发成为大商人。
晋西北和陕北地区,十年九旱,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丰年尚不能自给自足,若遇灾年生活更无出路。更何况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一部分被兼并了土地的人便成为一支农民失业大军。
自古道“人挪活,树挪死”,“此地不留爷,还有留爷处”。他们有逃荒的打算,也有移居他乡的要求和愿望,而紧靠晋西北和陕北的蒙古西部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穷苦人开辟家园的理想地方。
河曲、保德、偏关三县,地处吕梁山脉的西背斜,地势东高西低,黄河沿线和县城周围人口密度大,土地偏少,所以这些地区外出谋生的人就多。
晋西北和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大部分土地为丘陵地和山地,土地支离破碎,耕地多为梁峁沟塔,平地很少,水浇地更少,不雨则旱,遇雨则涝,植被覆盖少,每年有大量泥沙被洪水冲走,形成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
此处的灾害也很频繁,保德县平均每两年出一次旱灾。雹灾几乎年年发生。
在明代,大同以西的杀虎口被称为西口。当然了走西口是指到长城以外,可以出去的关口很多并不只有杀虎口。
走西口到的是河套地区,九曲黄河把它三面环抱,万里长城与它紧紧相连。
河套地区灌溉条件便利,自古就有“黄河百害,惟富一套”的说法。河套以东的土默川平原,号称塞上谷仓。汉人带着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来到这里,广袤的草原便成了他们的用武之地,在肥沃的黄土地上培育出新的希望。他们躲避了官府的盘剥,或出少量的或根本不出地租,便可收获大量的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