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应该说整个江南的钱庄都受邓家的影响和控制,在朝鲜的白银储备远远超出政府所能承担的范围后,我开始鼓励民间创建融资机构,就是将民间的散钱集中起来利用北方的白银优势在南方进行大规模的商业行为,钱庄就是获利最丰的行业之一。这也是一度导致南明政权的银根紧张,军费不足的原因之一,在经济上不断打压南明政权。
随着还债日期的日益临近,粮商们不得不变卖手中的粮食,可是他们却遇到了我的价格攻势,粮食往往是一日三价,早上粮商们为了招揽顾客将粮食价格规定在政府价之下,到了中午政府价格也跟着下跌,总是保持低价优势,这样一天下来粮商手里几乎一粒米都没卖出去。
“陈老板当初就是因为听你的话我才没有将粮食放出去,现在倒好了,想放都放不出去了,这可如何是好,再有三天催债的就上门了,我现在就是倾家荡产也还不清这些钱啊!”
“张老板,我又何尝不是,李开阳这不是把我们往绝路里逼么!”整个南京的粮商大多都是负债经营,随着粮价的下跌这些人的财产不断缩水。
“来,我们庆祝一下这次粮食战役的全面获胜!”说着我举起酒杯,在场的都是北方最大的粮食批发商人,他们在这次粮食战役里占据头功。
“众位,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次粮食战役的意义绝不亚于攻陷南京,第一我们在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从而获得了群众的支持;第二我们严厉的打击了那些借机发国难财投机倒把的奸商;至于第三,我提前预祝各位这次所获得的丰收。”说着我一饮而尽。
底下的商人们都纷纷谦虚道:“先生过谦了,还不是靠先生我们才有这样的机会,这些粮食在北方就是再卖五年也挣不到如此多的钱,托先生的福,托先生的福,我们早就知道跟着先生不会有亏吃的。”
确实,我已经在北方商人的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这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正因为历次投资和发行债卷我都没有让他们吃过任何的亏,他们这一次才如此的信任我,以最大的限度像南方运粮。
对于我的支持者我永远是给以高额回报的,就好像这次一样,北方的批发商将粮食以高于北方数倍的价格卖给南方的粮商,以平价卖给政府,最后再联合钱庄一起打压南方米商将价格压到成本价,相信过不了多久南方的米商就撑不住了,倒时再以低廉的价格回收这些粮食,这一导手他们获得的利润已经十分惊人了。
“以后再有这样的事还请先生想着我们,我们一定尽心竭力为先生办好。”北方粮食商会的会长张济向我说道。
“没问题,我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你们,帮助你们在南方建立稳固的市场,估计等江浙稳定之后南方的粮食价格还会有所下降,到时就可以从南方收购粮食再贩运到北方了。”我信心十足的说道。
“可是先生,如此一来,北方的粮农岂不受损?”张济问道,其他人也都围拢过来,这是他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他们已经和北方的粮农建立了稳固的关系,冲击北方粮食市场的事他们是不愿意做的。
“不要紧,今后政府将会调解南北粮食作物的品种,北方将会以粗饲粮食生产为主,发展畜牧业,将粮食变为肉,而南方以稻米为主,兼作烟草……”
一说起农业来我可头头是道,相信当世没有人比我再懂农业了,尤其是畜牧业,我早就规划了宏伟的蓝图,让南北进行有益的互补。
“先生所说的烟草业?”一听到我说烟草业,众人眼睛都红了,现在北方烟草行业方兴未艾,已经崭露头角,机敏的北方商人都看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今后烟草业的限制将会逐渐放宽,尤其是种植和采购,政府会尽量减少干预,相信到时大家都会有所回报的,这是我王重阳给你们的承诺,只要你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那么利润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你们的口袋。”一说到钱大家都眉开眼笑,大概世上没有不爱钱的,在这一点上我充分的把握了商人们的思想,总是牵着他们走,不断地给他们指明发财的路子,自然受到商人的爱戴。
应该说这些商人很多都是南方人,但是他们现在都以北方人自居,他们是最早的一批到朝鲜淘金的人,如今一个个已经腰缠万贯,加之对南方市场的了解才会配合我打了这样一场漂亮的粮食战。
一转眼,严冬将至,南方米商的寒冬也到来了,各大米商因负债纷纷破产,粮食市场也终于稳定下来,江浙一带的土地丈量也接近尾声,结果却是触目惊心。仅太湖流域,就有十分之九的农民失去土地,明朝以与后金作战、镇压农民起义为借口,先后加派“辽饷”、“剿饷”和“练饷”,三饷加派的总额超过明朝正赋的一倍以上。农民很多都是倾家荡产,也交不完这些“皇粮国税”,在这种情况下,使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或沦为佃户、奴仆,或成为流民、饥民,导致天下大乱。
还是那句话,土地的问题不解决天下就没有办法从大乱走向大治,而土地问题也是一直困扰中国近千年的问题,不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就很难稳定局势,更难建立庞大的商业资本市场,为此我不得不研究历朝历代的立法和后世作比较,找到一个最佳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可以说明王朝兴于开国之初的地权均平,但又灭于积重难返的地权困境,明代地权困境的实质是整个专制主义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困境,回避这一要害问题,无论是土地的定期性调配还是财政赋税层面的改革都不过扬汤止沸而已,专制主义不除,地权困境就永远是一柄按在中华民族咽喉上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