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高澄与崔暹合唱的这出戏并没有因为酒宴告终而结束。
天平三年(536年)十一月十三,高澄再一次召集亲近大臣们往东山游乐,在途中‘恰巧’遇见崔暹领着御史台的吏卒巡城。
两队人马堵塞了道路,不止高澄亲近大臣,就连御史台吏卒也以为自己等人要避退让道,哪晓得崔暹居然喝令吏卒棒打高澄仪仗前驱。
高澄麾下亲卫个个引刀怒目,只等他一声令下便要拿下这帮狂妄之人,可高澄却拨转马头,吩咐众人为崔暹让开道路。
崔暹从容而过,甚至都不曾向一旁的高澄行礼。
高澄身旁的尚书左丞崔昂狠狠瞪着崔暹的背影,身为崔暹侄儿的崔季舒也跪在高澄面前请罪。
“诸位无需恼怒,叔正(崔季舒)起来吧,你也莫要惊慌。”高澄神色平和,反而为崔暹开脱:“今日我等出游是为私事,崔宪台巡城是为公务,我等自然应该避让。”
邢邵难忍心中怒火,义愤填膺道:
“可那崔暹太过无礼,世子,你这般放纵只会使他越发骄狂。”
一众亲近大臣也各自随声附和,只有崔季舒站在高澄身前,一脸尴尬模样。
连日里高澄处处退让,崔暹入邺城以来,虽然不曾上折弹劾任何勋贵,可威望却日渐隆厚。
这些时日,崔暹不止与高澄以及他的亲信们互飚演技。
自从主管御史台后,崔暹裁减旧员,大肆安插人手,任毕义云、卢潜、宋钦道、李愔、崔瞻、杜蕤、嵇晔、郦伯伟、崔子武、李广等人为御史,做为吏部尚书的高澄对于这些任命,统统照准。
宋钦道与宋游道并没有任何亲属关系,反而是高澄小妾宋氏的堂兄。
这些人中年纪最小的是崔瞻,如今只有十八岁,崔瞻十五岁入高昂幕府任主薄,后来被高岳征召,授西阁祭酒,再到如今入御史台任御史,算得上平步青云,少年得意。
崔暹忙活着彻底掌控御史台,高澄也没有放下尚书省的政务。
《麟趾格》刊印已经有一段时间,第一批早就发往东魏八十州各郡县地方,与之同行的是元善见颁行《麟趾格》的诏书。
《麟趾格》的颁行,也意味着为了确保其中《职制律》的落实,高澄必须尽快确立官俸制度。
好在借着秋收的机会,东魏财政甩掉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四十万迁民的口粮问题。
四十万迁民自从天平元年来到邺城,整整两年多来一直都是由朝廷供给粮食,这一项支出其实远比营造邺城更大。
好在今年春耕前完成了重新授田,甚至在春耕、秋收前后,邺城的兴建进度都给暂缓了,唯恐耽误了迁民们的耕种与收获。
入秋后,河东、山西遭旱,好在河北没有被波及,算不上丰收,却也足够迁民们交完租税后过活。
之前高澄估算等到解决迁民口粮问题后,财政能得到大幅缓解,这才抛出前一份官俸制度,可他哪怕再有心理准备,依旧低估了九州旱灾的影响。
这也难怪,他上辈子就没亲身经历过旱灾,能够对这场天灾有点印象也只是史书上一句‘灾民流散,饿殍遍野。’
当时,秋收未至,又逢旱灾,一面要负担四十万迁民口粮,一面要赈济九州灾民,东魏财政举步维艰,别说尚书省六曹尚书之一,主管财政的度支尚书,就连高澄都愁得好几夜睡不着觉,腮帮子都肿了起来。
最终高澄不得不将俸禄制度撤回,自己抽了自己的脸。
虽然朝廷财政目前还在负担着一部分灾民们的赈济支出,可终究是抛开了四十万迁民这个大包袱。
财政状况得到改善的情况下,高澄自然着手重新推出官俸制度,考虑到上次大批权贵的反对,高澄这一次小幅度提高了官吏待遇。
倒不是他小气,实在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高澄接手的可不是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连年战乱使得北地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否则官府也没那么多无主公田实行均田制。
秦汉时期,官吏俸禄采用给谷制,直接以粮食的形式发放。
直到东汉延平一年(106年)才开始改由半谷半钱的形式发放俸禄。
曹魏时因为战乱,货币体系遭到破坏,不得不恢复给谷制发放粟米。
西晋由于实行占田制,采用授予职田与谷帛相结合的方式。
元魏是由孝文帝改革后,才开始实行俸禄制,但由于货币系统混乱,依旧采用谷、帛结合的形式,同时为地方官员授予公田,许他们租赁给民户,吃租子。
如今高澄重立俸禄制度,他没有采用后世北周那一套复古周礼,单纯以谷物发放,而是选择了北齐的做法,将计量单位改为布帛的匹。
帛在这个时代某种程度上取代了钱币的作用,就连高澄在《麟趾格》中为了惩治贪腐,也特意标注贪污超过三十匹帛的将被判处死罪。
元魏承袭魏晋旧制,依据九品区分官吏等级,又分正从。
高澄前一份官禄制度全盘按照后世北齐俸禄制作
按官品为朝官俸禄划等:
正一品年俸一千匹帛;
从一品,帛九百匹;
正二品,帛八百匹;
从二品,帛七百匹;
正三品,帛六百匹;
从三品,帛五百匹;
元魏官制四品与三品是一个分水岭。
高澄在北齐俸禄制度的基础上为从三品及以上官员加帛一百匹,这些人话语权大,人数却少,即使加俸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至于从三品以下,待遇则大幅度降低,高澄在新的俸禄制度中全盘抄袭北齐做法,议定:
正四品年俸二百四十匹帛,到从五品年俸一百二十匹帛,共四等,每一等等差四十匹;
正六品年俸一百匹帛,到从七品年俸四十匹帛,共四等,每一等等差二十匹;
正八品年俸三十六匹帛,到从九品年俸二十四匹帛,共四等,每一等等差四匹;
同时高澄将地方长官按照辖区户口多少,详细分为三等九级,州刺史由三百五十匹到八百五十匹不等,郡太守由二百三十五匹到五百一十五匹不等,县令由五十五匹到一百五十五匹不等。
在北齐原有基础上为州刺史加俸五十匹,郡太守加俸十五匹,县令加俸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