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分,如人们常说,读书无用,百无一用是书生。
一个人把一生最好的时光,用在这读死书上,其实是很悲哀的。
有的人一次考不中考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四次,就算最后考中了,也到了垂暮之年。不但坑害了本人,也坑害了一大家人。
开办科举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这样的读死书,死读书肯定是培养不出人才的。
但我们必须看到,这历朝历代,通过科举制度的选拔,也确实选拔出了不少的人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一般说来,一个人书读的好肯定是个很聪明的人。在读书上高人一筹,在其它的方面,应该也是个佼佼者。
也就是说,所以是人才,不是读死书读出来的,而是本身就素质好,学别的事情也很快。
(这里,我们不妨说几句题外话。说到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说到现在的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很多人都指出这样和那样的弊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人所说,多半是对的。我们知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搞了个大的闹剧,慷慨激昂的提出了教育的很多问题,灾难性的后果是大学停摆了好几年。我们甚至可以说,那个时候提出来的高考存在的问题,也是有很多道理的。但那又怎么样?高考不是还得恢复吗!因为,无论如何,在选拔人的方面,高考是最公平的。或许,靠权和钱可以在很多地方通行无阻,但到高考这里恐怕寸步难行。是的,学习成绩好未必是人材,但必须承认,从总体上说,大学校园是这个民族优秀分子的集合。更不要忘了,在那城乡壁垒的年代,一个人想从农村出来进城,高考差不多是唯一的路。)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袁世凯,他没能如他嗣父希望那样读死书,死读书未必不是他的幸运。如果他真的规规矩矩的走科举这条路,他可能很难有后来的成就。反倒是到处游山玩水,寄情于山水,广泛接触人和社会,增知识,长才干,拓宽视野,对他掌握真才实学帮助更大。
袁世凯读书不行,却特别会来事,会办事。嗣父袁保庆有一姨太太叫金玉,很受袁保庆宠爱,和牛氏水火不相容,袁世凯夹在这两个人之间,应该是很难的。
但袁世凯小小年纪却应对自如,在牛氏和金氏间做了很多的调合与沟通。最后的结果是二个人都喜欢他,并在袁保庆面前极力掩盖他不好读书,不务正业的种种行为。
能做到这一点容易吗?肯定不容易,是需要大知慧的。
比如,有一次,金氏的娘家哥哥想开办个榨油作坊。本钱不够,找他妹妹帮忙,是想从妹夫袁宝庆这里借些。金氏就这一个哥哥,相依为命,这个忙不能不帮。于是晚上,借袁保庆兴干那事的兴头上 ,吹了枕头风。
男人在那个场合,一般很难有不答应的事。袁保庆当时一口答应后,事后做了难。
要借的钱并不多,袁保庆也不是没能力。为什么做难呢?这个家自然是袁保庆说了算,一家之主吗?但有一个问题,这家的钱在牛氏手里管着。
虽然,牛氏也是过路财神,钱怎么花得听袁保庆的,但这钱得过牛氏的手呀。袁保庆知道,牛氏和金氏别扭,借给金氏家钱牛氏肯定不愿意。袁保庆也知道,他要是一定要借,牛氏也不敢不拿,可因为这事,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的,多麻烦呀!可是,已经答应金氏了,不能言而无信。
如果编个谎话,是不是好些呢?可是袁保庆没动这歪脑筋。袁保庆硬着头皮和牛氏说完后,牛氏火大了。这钱能说借就借呀,自家男人每日都围着金氏这妖精转,人归了她还不够吗?还惦记上家里的钱了,这还了得。再说了,光说借,这钱什么时候还?到时候还不了怎么办?
袁世凯这个时候,恰好在牛氏身边,没等牛氏开口,袁世凯说话了:“爹爹,知道了,您事多先去忙,我一会儿给您送去。”
说完一个劲儿给袁保庆使眼色。
袁保庆这心里本来正七上八下着,一听袁世凯这么说,又见他给自己使眼色,虽然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还是听了袁世凯的话出去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