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缓缓铺开这个画卷,这是一幅纸质早已发黄的画,岁月的痕迹尽显无疑。
等到我一览整幅画的全貌,才整个舒了口气。“我当是什么奇画,原来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我之所以并不震惊不是这幅画不出名,而是因为这幅画在市面上真可以说是说是烂大街了。《溪山行旅图》是北宋名家范宽的代表作,被誉为第一宋画,范宽更是后世画家研习的典范,时至今日,据我所知,很多美术学院的学生依旧把范宽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而《溪山行旅图》更是许多画家必会去临摹的一幅画,所以这幅画到底市面上有多少赝品估计真的是数都数不过来。
“嗯!好眼力。”画叟得意地冲我笑着。
我并不知道他为何得意,其实知道是《溪山行旅图》我倒是有几分失望,这幅画人人皆知,并不是我的理想选择,我想选的是那种很有份量但是却却鲜为人知的佳作,那样才能渲染出茶馆不问世俗的宗旨,人人都能叫上名的东西感觉味道已经变了。
但老大爷不远万里带过来的东西,出于礼貌我还是要仔细端详一番。
整幅画分为上中下三段,最顶层是留白的虚空,中层是巨石山峰,也是整幅画最重要的部分,而最底层便是浩浩荡荡的行旅队。画家笔力雄厚卓绝,把巨石、山峰、瀑布、杂树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一眼望上去,自己仿佛已经置身深山之中,凉风透过山峦屏障吹拂到脸上,一阵惬意,闭上眼睛就能清楚听到由远及近的瀑布声、熙攘声、骡马声。
“这画得真好!”我感叹一声。
再看看那山石上的雨点皴,也是模仿得以假乱真,“雨点皴”是范宽的绝技,为了表现出山石的材质,中锋落笔,通过长短笔触勾皴石块,在配合密集的圆点表现出虚实层次。我没见过范宽的真迹,但这位临摹者的大作,已经能够让我从皴法上感受到他炉火纯青的功力。
最让我觉得疯狂的事情还在后面。
《溪山行旅图》出现在现代人的视野中已经很多年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法确定作者的,各位专家都断言这就是范宽的手笔,但始终找不到作者的名字,没有作者本人落款的名字一切的断言就只能算是猜测,自古以来《溪山行旅图》不断有赝品的的一个大原因就是没有作者落款。直到1958年台北故宫博物馆馆长李霖灿在行旅身后的一对杂草中发现了隐藏的范宽二字,才拨开云雾见日出。
“忽然一道光线射过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名款赫然呈现。”这是馆长在回忆录中的描写。
那是一个记忆凝结为永恒的瞬间。
因为知道这个典故,所以我有意无意地瞄了画中的杂草一眼。
“范宽”二字就像两只飞翔的的鸿雁一下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两字与那堆杂草融合得天衣无缝,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根本无从发觉。
“这!”
我有些震惊!一般模仿者只是模仿画法,像一种细小隐蔽的落款是很难仿造的。
“小老板。”画叟看到我瞠目结舌的样子忍不住调侃起来。“就让我来说出你心中所想吧,对!没错,这幅画就是范宽的真迹。”
“不可能!”我惊呼道。“我知道的,真迹一直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馆。”
“嘿嘿嘿。”画叟诡异地笑了起来。“这么好的画一直放在台湾那个小岛上多么可惜,我为什么不能偷梁换柱把它偷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