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2381年小行星的摧毁和2383年的零号星隧发现的两年间,对社会学和物理学方面贡献和造成了巨大影响和促进。这些影响和促进,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巨量的相关论文和研究成果里集中显现了出来。
虽然有关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猜想早在二十世纪初便有科学家卡普坦提出,并在后来的理论模型和预测中更确定了二者的存在。只是,由于观测手段的欠缺,二十至二十一世纪的若干观测和研究项目并未在实践方面对此领域有飞跃式的进步。2973161号小行星被摧毁后形成的星隧,使暗物质和暗能量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全新突破口,使之成为随后数百年间物理学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一方面,星隧本身的形成,从研究结果、后来的多次模拟和试验来看,是由于巨量核聚变爆炸产生的能量,达到了与空间中暗能量产生相互转换和湮灭所需能级的临界点。临界点达到后,在爆炸点的微小区域,形成宇宙主要结构的部分暗物质和暗能量发生结构上的重组。重组后的物质与能量,在一般物质质量所形成的惯性系空间里,形成一个由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并维系,中空成一般真空,可供一般物质和能量穿过的空洞。
空洞的规模,即直径和长度与正能量的强度成正比,而空洞的形成与连接的两个一般物质空间的模式,却不遵守普通的质量与曲率规则。直至《人类宇宙开拓史》出版,人类依然没有足够理论模型来预测每一次制造的星隧的目的星系。在目前的实践中,当用聚变释能装置引爆零点八至一点五倍海王星质量的气态行星时,形成的星隧一般能连接至引爆点一千五百至三十万光年外的星系。
星隧的稳定性也让人们放心地围绕它为中心,展开相关宇宙探索研究。诸多观测数据表明,由于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身具有比一般物质和一般能量更加稳定的物理性质,导致星隧这样的现象即便在太阳内部那样狂暴的聚变反应条件下也难以形成。
原因是,在太阳内部,除非进入后期氦核或碳核聚变阶段,达到一定的质能临界点才能形成。而星隧在形成后,除非经历超新星爆发级别、或是双中子星合并这样级别以上引力波的影响,其自然的能量和物质半衰期为五千亿年。
星隧现象的发现,让人类得以在光速这个物理屏障限制的情况下将自身播种至更广阔的宇宙空间。似乎是这个属于脊索动物门、灵长目的种群天生对未知有种同时伴随着恐惧和饥渴的复杂情绪。
在二十四世纪对于利用星隧移民全宇宙的计划依然有不少反对声:比如,如果某个星隧直接通向中子星或脉冲星,甚至活动期的伽马射线爆附近,虽然星隧的神秘性质显示引力无法由此传递而让人们无需担心连接上黑洞,那太阳系的生命依然面临被强力宇宙辐射流瞬间毁灭的命运。
此外,在对零号星隧里离散暗物质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一个现象:所有目前捕捉到的暗物质,它们的暗快子自旋都与同一个平面垂直,此现象表明,以一个确定平面为基础的三维宇宙坐标系可以被建立。这将使在这个本身在加速膨胀和自旋的宇宙中,今后航行过程中的定位不再依赖以往的坐标系统。
以往,在人类依然被束缚在地球上时,从平面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球面坐标系,到地平坐标系、赤道坐标、黄道坐标系和银道坐标系等七个坐标系。这些必须依托于已知并非绝对静止的惯性坐标系,都无法脱离以人类本身,或人类本身生活的空间为出发点构建整体坐标系统的问题。
而在新的这套以暗快子自旋为基准的坐标系统中,却能很好的避免以某个本身在更广大参考系下实际上在做复杂而且高速相对运动的问题。例如,即便在以往最有广义性的银道坐标系,和以若干类星体位置为依托的定位系统下,依然避免不了需要考虑银河系本身在星系团,或是更大尺度超星系团,抑或是超星系团本身,或是那些类星体本身还在某个更大引力井中运动,而产生的若干更大尺度间定位的问题。
这便是为何时至今日,人类的足迹遍及室女座超星系团的时候,并未沿着历史上的惯性,依次使用“本星系团坐标系”和“室女座超星系团三维坐标系”来定义宇宙尺度坐标的原因。
这些问题,如果人类仅仅在太阳系中生活,统统都不会成为困扰大多数人的问题,也许仅仅会变成让少数天文学家仅仅是增加一些给计算机工作量的小问题。而如果人类的活动空间,就如现在这样,已经遍及几乎整个室女座超星系团,这样的坐标系问题,就变得和所有活动在星系空间中的人类息息相关了。
以此为契机,国际宇航联合会制定出了一套适用于整个可观测宇宙的坐标系系统,即沿用至今的十五位三进制定位系统,简称宇宙通用坐标系统。同时,联合国接受国际宇航联合会的建议,以今后第一艘载人飞船穿越新星隧到达新星系的地球时间为准,为“宇宙元年”并开始新的纪元方式。而今后整体人类开发新世界时,人类将以地月日系统的计时标准和目前太阳系通行的度量衡系统进行交流。
由于暗快子的自旋不存在以往设定惯性系的问题,而是它们本身就处于一个恒定不动,也不膨胀和收缩的状态。在此观测基础上,科学家们建议国际宇航联合会,并建立了沿用至今的宇宙通用坐标系统,并沿用至今。
这套系统以公元2399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零时零分零秒之时,地球球心位置在整个暗快子系统中的绝对位置,设定为整个新坐标系的【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点。并以此时此刻地球与太阳的连线的延长线,即黄道面作为横轴面,同时以黄道面与地心的交点,以地轴修i正23°26‘21后,同时垂直于黄道面和地日连线的一面作为纵轴面。此后,所有新发现的星系或星球,都统一以此坐标系标注其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
相对于以太阳系全人类为赌注开通新的星隧,以炸毁海王星为代价获得新的星隧的计划,就仅受到了并不普遍的道德与伦理的指责。
“森林”计划的灵感来自21世纪早期一部科幻巨著里的情节:一位致力于保护地球和人类的领导人,试图以水星跌落至太阳而使太阳加速聚变而膨胀,最终吞没地球,来威慑并拒止试图窥窃地球的比邻星侵略者。而森林计划则是希望使用一枚G级核武器,即比炸毁小行星那枚M级核武器当量大五5个数量级或一万倍的核武器直接在海王星大气层内部引爆,并形成一个直径不小于三百米的星隧。
在尾声计划的基础和经验上,森林计划从采集资源到实施共需约五十年,这五十年中,关系到未来星际开发所需的技术也将被重点发展并应用,同时发展的还有未来星际社会必然面临和实践的相关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
在人类开始迈出太阳系的前夕,有人提出了一些问题:人类过去约5000年的信史,加上近万年带有传说和神话色彩的历史,能否对未来人类开拓未知的星系带来裨益?其中一个问题是,在人类不断发展的通信和运输技术条件下,并在一定程度内耗最小的政治模式下,人类能稳定控制的疆域上限是多少?在长期的讨论中,似乎有几个变量十分重要,它们是:
1,通信效率:在一定时间内,信息能传播的数量和最远距离。此量在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前,一度与运输效率仅有数倍差距。例如在电报发明前,除去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的飞鸽传书一类,人类效率最高的信息传递方式是驿站系统,而有记载的最高效军用驿站系统的传输速率,也仅为每小时十五千米上下。
在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后,人类信息传输速度达到光速,同时也在宇宙物理性质框架内,被限制在了光速。即便是人类可以长期在太阳系各星球和空间站稳定长期居住后,每小时10亿千米的传输效率,相对驿站时代快六千多万倍的技术仍然让星系内的信息传输仍然相隔数小时的天堑。
工业时代前的古代政权有效统治疆域被信息传输速度严重制约,虽然有过在七千余千米外巴勒斯坦北部前线的西征统帅旭烈兀,仅在当年就获知蒙古大汗蒙哥1259年8月11日在钓鱼城下的死讯。而这样的重大军情信息传输方式,却不能被使用于日常的公文传输和政令传达。所以蒙古帝国缺乏实质中央政令系统的松散联盟帝国,并不能作为人类工业时代前的疆域统治上限的典范。同样,两三百年后以设置总督来行行使中央权力从而降低从伦敦低效传输信息至全部殖民地的大英帝国,也仅与蒙古帝国间是伯仲之间而已。
在威尔斯信息流发明后,整个超星系团内人类的通信效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