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张仪与司马错密议伐蜀。
在司马错眼里,摆在面前的最大障碍不是蜀人,而是蜀道。司马错寻到一份由巴蜀商贩制作的巴山蜀水图,指图道:“张兄请看,这里是八百里秦川,这里是褒汉川,也就是汉中谷地,从秦川到汉中谷地,是宽约六百里的终南山。莫说是蜀道,单是翻越终南山,就是一大难题。终南山山高谷深,峭壁林立,山人、商人虽说走出几条小道,但若用以行军打仗,运输辎重,却是不可。”
张仪指着图中的几条蜿蜒细线,笑道:“司马兄,这几道细线可都是通往汉中的?”
“正是。”司马错指线条一一解释,“由西向东,最西边这条是陈仓道,挨着它的是褒斜道,再过来是傥骆道,最东边的是子午道。这四条中,陈仓道最是好走,但距离也最远,长达一千多里,距离最近的是褒斜道,长约七百里,但要穿越终南山主脉太白顶,走人可以,走马难度较大。至于东边两条,道阻且长,弯道又多,除去山人,商贾大多不走。”
“既然如此,就走陈仓道好了。”
“陈仓道眼下落在蜀人手中。”
“咦,不是听说汉中地已在我们手中了吗?”张仪怔了。
“唉,说起此事,一言难尽。”司马错轻叹一声,随即讲起秦、蜀、巴围绕汉中地的数百年争夺。
据司马错所述,由于秦人距汉中地道路不畅,精力不及,汉中地一直为巴、蜀所有。巴人强了,巴人占,蜀人强了,蜀人占。献公时秦人东败于魏后,孝公曾派锐卒出太仓道伐汉中,夺占几处要塞,但不久又被蜀人夺去。蜀人吸取教训,在陈仓道连设几道关卡,从此道进兵难度反而增加了。再说,即使夺得汉中地,南面更是险阻重重。汉中以南是连绵不绝的巴蜀大山,水脉不通,峰峦连绵,几乎无路可通。巴人、蜀人每次使秦,往返一趟也需数月。许多险关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大举出兵几无可能。
二人讨论几个时辰,对如何征伐没有解招。司马错有些沮丧,张仪却不甘心,请司马错找到几个熟悉巴、蜀情势的商贾,闭府不出,日日听他们讲述巴、蜀见闻,不消旬日,对巴、蜀物业山川渐有所知。巴人据川东山地,盛产盐铁,好勇善斗,有蛮力,能负重,善走山路,没有文字,迷信神巫,乐天知命。巴人的最大敌人是楚人,近百年来,楚人为取得上水优势,沿江水蚕食攻击,巴人抵敌不住,实力大减,只好放弃下游江水,死守涪陵,凭有利地势与楚人抗衡。蜀人则据川西平川,盛产米粮,擅长灌溉,以农耕为生,最大的对手是巴人。蜀人对巴人的山地虽无兴趣,却对巴山之北的汉中川地垂涎不已,有心将之变作如同川西福地一般无二的鱼米之乡,以解日渐膨胀的人口危机。为达此目的,蜀人连年对巴人开战,渐渐夺占潜水上源,不但将势力渗透至汉中地,且还击败秦人,在汉中占据优势。巴人东受挫于楚,西受压于蜀,在两强相逼之下进退维谷,只好退守几大盐泉,拼死力保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后根基。
若行征伐,巴人并不足惧,对手只有一个,就是蜀人。张仪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蜀地,用笔画了一个大圈。
巴人喜山不喜平川,更不擅长种地,凭借手中食盐,蜀人不敢不给粮食,因而对蜀地农业不感兴趣,历来不以蜀人为敌。蜀地四周皆塞,加之人多势众,不惧巴人,因而几乎没设城防。蜀地奉行奴隶制,蜀人只分两类,一类是天生贵族,一类是天生奴隶。贵族世袭,服从蜀王。蜀王受命于天,自夏启以来,历经柏灌、蚕丛、鱼凫、杜宇、鳖灵五朝,近两千岁。蜀国最后两朝是杜宇和鳖灵。杜宇又称望帝,鳖灵是其贤臣,因治水有功,望帝让国予他,归隐山林。鳖灵自称丛帝,改国号为开明,至第十世时改帝为王,称开明尚王。尚王之子继统,称后王,后王之子即当今蜀王,名叫芦子,乃鳖灵帝第十二世孙。后王过世早,芦子继统时年纪尚幼,母后听政。母后宠爱次子,使芦子封其弟苇子为苴侯,统辖苴地。苴侯据有潜水上源及汉中川地,势力日长,暗中摩拳擦掌,有意问鼎祖地。芦子亦非等闲之辈,率先起兵伐苴。苇子抵敌不住,向巴人求救。巴人苦于楚患,亦想向西拓展,遂与苴侯合兵抗蜀。交战数年,蜀人占上风,苴人败退,但仍凭借地势和巴人支援,死命抵抗。苴侯见情势吃紧,提请议和。蜀王见不可强图,允准苴侯所请,引兵退去。
张仪得到这些细情,心底渐渐明朗。苴、蜀、巴、楚争端纷起,正是图谋良机。就眼前而言,唯一的难关是蜀道。欲征巴蜀,必辟蜀道,难点在于如何去辟。自己开辟几乎不可能,一是劳民伤财,二是巴、蜀不会坐视。唯一的可能是,设法说服蜀人和苴人,让他们自己开辟一条通路。
看似不可能之事,张仪却是认定了。张仪苦思数日,设计许多方案,又都被他一一否定。正自烦恼,小顺儿、小翠儿两口子带着两个孩子风尘仆仆地从张邑赶来。主仆相见,自是一番热闹。张仪问过张邑的家事,见他已安排妥当,甚是高兴,立马召集所有仆从,宣布小顺儿为家宰。小顺儿受命,即刻忙活去了。
香女自幼练武,且练的是独门死剑,估计是伤了宫气,与张仪结婚数年,始终未见身孕。出于天性,香女喜爱孩子。两个孩子在张邑时与她混得熟了,尤其是那个大的,屁股还没坐稳,就缠住香女,定要让她讲个故事。
香女看到张仪过来,指着他笑道:“你们要听故事,就该去找老爷。老爷肚里的故事,保证能讲三年。”
两个孩子看看张仪,不敢过来,依旧纠缠香女。
香女无奈,学起讲故事的老者样子,清清嗓子,拉起长腔,有声有色地讲道:“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个老爷爷,与他的老伴相依为命,靠几亩水田为生。老两口年老无子,一日凌晨,忽然听到啼哭声,出门一看,门口竟然放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老两口喜不自禁,祭天祷地,将那孩子养大成人,成为一个美少年。美少年出外打猎,看到一个漂亮姑娘。少年一见钟情,回来后茶饭不思,老爷爷再三询问,少年原来是陷入爱河。老爷爷四处打探,得知姑娘是有钱人家的小姐。眼见少年害了相思病,老爷爷只好硬着头皮上门,代子求亲。姑娘的父亲是个贪心人,知道老人家穷,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张口说道:‘癞蛤蟆也想吃天鹅肉呀!好吧,想娶我女儿可以,就拿这么大一块金子来!’说罢,将那石块丢给老爷爷。老爷爷家徒四壁,哪来那么大的金子,想想伤心,抱上那块石头,一路哭着回去了。”
“后来呢?”两个孩子两眼大睁。
张仪也听得出神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后来,”香女接道,“少年的相思病越来越重,眼看就要死去,他家的老犍牛突然嘶叫一声,屙出一堆金子,正好与那石块一般大小。老爷爷一看,知是天助他家,赶忙抱着金子和那石头赶到姑娘家中,如愿娶回姑娘。那个少年的病,自然也好了!”
张仪心里一动,凑前一步:“夫人,你从何处听来的?”
香女笑道:“小时候,香女闹人时,荆叔讲的。听说是越地传说,专哄孩子。”
张仪转身离去,径至书房,静坐下来,将香女所讲与近日听闻的巴、蜀风情从头至尾细细思忖一遍,猛拍脑门:“有了!”
张仪召来小顺儿,如此这般吩咐一番。及至天黑,小顺儿领进一个老石匠,小声禀道:“主公,小人打探过了,此人是咸阳城里最出色的石匠,专为富贵人家雕刻墓兽,小人看过他的雕刻,就跟活的一模一样。”
张仪将石匠打量一番,问道:“能雕牛吗?”
石匠笑道:“小人连麒麟也能雕,何况是牛?”
“会屙屎的牛,你能雕吗?”
“屙屎的牛?”石匠怔了下,“是真屙屎,还是假屙屎?”
“石牛当然不会真屙屎。”张仪笑道。
“若是假屙屎,倒也容易,小人只需在牛屁股上做个机关,将屎事先放进去,拍拍尾巴,让屎屙出来即可。”
“好!”张仪击掌叫道,“本府要的就是这个!说吧,雕一头多少钱?”
“这是个细活,要五石粟米。”
张仪吩咐小顺儿到仓里取出五石粟料,指着麻袋道:“这是五石粟米。若是雕得好,本府加赏一石。”
石匠谢过,问道:“官人要用什么石料?”
张仪问道:“你有什么石料?”
石匠屈指数道:“有青石,有碣石,有黑石,有彩石,有绿石,有红石,有白石??”
“停!”张仪问道,“何为彩石?”
“有红有白有黑有蓝有紫,就跟日出时的云霞一样,也叫彩霞石。”
“此石产于何处?”
“终南山里。”
“别处可有?”
石匠摇头。
“好!”张仪一掌击案,“就用此石!你马上回去雕,越快越好!记住,不可讲给任何人,若有泄密,依秦法治罪!”
石匠应过,回去后辞别家人,带上两个儿子并三个爱徒前往终南山中,日夜赶工,不消二十日,雕出一头形象逼真的五色彩牛。
张仪验看,轻轻一拍尾巴,只听“啪嗒”一声,牛屁股里屙出一堆牛屎。
张仪呵呵直乐,叫小顺儿赏粟一石,吩咐石匠依样做出一公四母五头。
看过石牛,张仪直驰国尉府,笑对司马错道:“天大喜讯,蜀道有了!”
司马错惊问:“蜀道在哪儿?”
“马上使人开辟。”
“唉,”司马错苦笑一声,连连摇头,“张子甭再说笑了。辟路之事,在下考虑多次,断不可行。”
“我们不可行,有人却行。”
“谁?”
“蜀人。”
司马错先是一怔,继而扑哧笑道:“蜀人开山辟路,再让你沿路攻伐他们,这不是与虎谋皮吗?我说张子,你别是想路想得昏头了!”
张仪亦笑一声:“司马兄若是不信,在下与你赌上百两足金,如何?”
“哈哈哈哈,”司马错长笑数声,“若是此说,在下愿赌千两。”
“百两足矣。”张仪笑道,“多了你是拿不出的。不过,此事若成,还得司马兄助力。”
“在下如何助力?”
“听司马兄说,你与蜀国苴侯的通国太子过往甚密,可否邀他来咸阳一趟。”
“不用设法,此人已经到了。”
“哦?”张仪瞪起眼珠子,“几时来的?”
“就在昨日,”司马错应道,“苴侯派太子通国问候君上,带来不少贡品呢!”
“真乃天助我也。”张仪喜道,“太子现在何处?”
“在驿馆里。在下打算冷他几日,再引他觐见君上。怎么,张子寻他有事?”
“呵呵呵呵,”张仪乐不可支,“司马兄,你这一百两金子,在下赢定了!”说着凑前一步,在司马错耳边嘀咕几句,要他如此这般。
司马错听得云里雾里,半信半疑,点头允诺。
从司马错府中出来,张仪急至宫中,将石牛之事细细禀报惠文公。
“哈哈哈哈,好一场儿戏!”惠文公大笑起来,“爱卿如若成功,当为千古奇谈了!”又转头吩咐内臣调拨专人听命于张仪,全力以赴地应对苴国太子。
张仪叫来乐坊令和库房令,吩咐他们如此这般,二人应过,分头准备去了。
三日过后,司马错引领通国太子上朝觐见。通国献上贡品,惠文公回赠金饼一千镒,另赐美女两名,旨令右庶长张仪全权负责太子在秦事宜。
张仪引领通国赶赴乐坊挑选美女。乐坊分为内坊和外坊,内坊的歌女、乐手宫中自用,内臣监管,外坊的全部赠送列国,由黑雕台负责培训,公子华监管。
通国随从张仪前往外坊。
外坊紧挨宫城,四面封闭,从各地选招的少女约数百名,从十二岁到十六岁不等,皆在此处教习,或舞乐,或对弈,或作画,或骑射,或唱歌,有动有静,甚是齐整。着装也不一样,花花绿绿,耀人眼目。
张仪他们一到,乐坊令迎上来。张仪要通国太子自己挑选。蜀地不缺美女,但蜀女不化,不似此处美女个个知书达理,多才多艺。太子看花了眼,秦公却只许他挑选两名,他只好走游一圈,选出两个养眼的,乐坊令使人引领她们沐浴更衣去了。
张仪见通国的目光仍在其他女孩子身上扫瞄,笑道:“太子,该去金库了。”
听到金库,通国一下子想到秦王赏的千镒黄金,顿时两眼放光,急扯张仪去看。在通国眼里,千镒黄金是天大的数字,比他苴国国库的所有金子都多。
金库在宫城外面,是几排砖房,并无任何戒严,看上去甚至有点儿破旧,只有两个懒洋洋的中年男人守在一处小房子里,显然是掌管钥匙的。
通国看到,惊道:“你们的金库,怎么如此破旧,也无人看守?”
张仪笑笑,没有理他,吩咐开门。
一个守门人走过来,打开大门,张仪引通国走进。
一进库门,通国大睁两眼,看得呆了。偌大一个库房,黄澄澄的尽是黄金。旁边还有一堆金子,形状古怪,像是刚刚拉出来的牛屎。
通国惊叹道:“天哪,这么多的金子!”
“太子说笑了。”张仪淡淡一笑,“这算什么呀,类似这样的库房,在我们秦国有几十个呢。”
通国悟道:“难怪你们不贵重金子!”
“哈哈哈哈,”张仪长笑几声,“金子贵重?在我们这里,贵重的只有一样,粟米!没有一人喜欢金子,因为金子是粪土。君上之所以收集这些粪土,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我们可以拿它们去换粮食。”
“天哪,”通国怔道,“在我们那儿,粮食是粪土,金子才是宝贝。”说着扫一眼旁边如牛屎一般的金块,联想起张仪方才所说的粪土,甚是不解,“请问右庶长,你们的金子为何这般形状?”
“哦,这个嘛,”张仪应道,“太子若有兴趣,在下可以带你去看个宝贝。见到它,你就明白了。”又指下库中金子,“君上所赐的一千镒金子,太子是这辰光就领呢,还是??”顿住话头,盯住通国。
通国应道:“不急不急,先去看那宝贝。”
太子通国喊上随来的吏员,张仪也叫上司马错,众人分乘几辆驷马大车,径出咸阳,沿沣水南行,驰有小半天,来到终南山与黑雕台相邻的一条山沟里。
众人弃车登山,走有许久,行至一处山坳。
草木萋萋,一头彩牛立在草丛里,旁边坐着一个少儿,显然是个牧童。
太子大奇,近前视之,竟是一头石牛,五色斑斓,通体如霞,若不细看,竟与正在吃草的活牛一般无二。
张仪笑道:“这就是宝贝了,是我们君上祈请上天赐予的。”
“神牛啊!”太子不曾见过这般彩石,赞叹一声,上下左右抚摸一时,抬头问道,“此牛可与金子相关?”
“正是。”张仪指着牛屁股,“此牛夜间吸纳天地灵气,白日便金。太子所见的库中金子,全是由它们屙出来的。”
太子不信,问张仪道:“能便一金吗?”
张仪扭头问旁边的牧童:“今日之金便否?”
牧童应道:“回禀大人,尚未便出。”
“几时可便?”张仪问道。
牧童仰头看天,点头:“嗯,看时辰,是该便金了。”
张仪对通国笑道:“太子算是有福气,此牛刚好到便金的时辰了。”又转对牧童,“既然时辰到了,就让它便一金吧。”
牧童应一声,走至牛头处,呢呢喃喃地与神牛耳语几句,似是安抚神牛,又似是说咒语,然后走到牛尾处,轻拍尾巴。初时轻拍,越拍越重,拍到最后一声,只听“啪嗒”一响,一块金饼从牛屁股里应声而落。
太子及随行苴人大奇,捡起金饼,细细一看,湿漉漉的,拿手一摸,竟然有些温热。
苴人皆奇。
太子也学牧童的样子走到牛头处,低语一阵,又走至牛尾,轻拍几下,却不见屙金。
太子怔道:“它为何不屙?”
牧童应道:“大人有所不知,神牛一日方便一次,若是下雨,两日或三日才能方便。今日已经方便过了,是以不能便出。”
太子甚是懊丧。
张仪笑道:“太子若想亲自验看,明日此时复来如何?”
通国点头允了。
翌日是好天,在后晌的同一时辰,张仪偕同太子一行再来山坳,通国亲拍牛尾,神牛果然又便一金。
太子使属下验看,是足金。
太子大服,不无感叹道:“唉,在我们巴蜀,炼金不知遭受多少辛苦,是以金贵。贵国有此神牛,无须劳苦,一日就可便出许多,真是宝贝呀!敢问庶长,贵国就此一牛吗?”
张仪笑而不言。
太子转向司马错。
司马错将他拉到一侧,悄声道:“此为秘密,太子不可多问。”
想到库中那么多的黄金,太子认定秦国断然不会只有一头神牛。
心中有数了,太子也不多话,回至驿馆,备上厚礼,夜至司马错府。司马错这才告诉他,秦国共有神牛一百头,全都散养在终南山里,归右庶长监管。
太子恳请石牛,司马错做出无奈的样子,要他去求右庶长。
太子再备厚礼,邀司马错一道去求张仪。
“殿下,”张仪连连摇头,摊开双手,“不是在下不肯帮忙,是此事重大,在下做不了这个主啊。”略顿一下,压低声音,“不瞒殿下,此牛是君请神授,专以用来为秦国换粮食的,君上严旨不得外泄。因殿下是司马兄挚友,在下与司马兄情如兄弟,这才引太子一开眼界。太子能够目睹,已是大幸,还望太子回去之后不可轻泄此事,万一为贼人所知,皆来抢夺神牛,秦国就会失去粮源,秦人就得挨饿。”
通国长叹一声,目露失望之色。
司马错见状,拱手求情:“庶长大人,太子此来,诚意睦邻,实在难得。太子既已开口,就不能空口收回,还望庶长大人成全。再说,太子仅求一牛,我们有那么多,在下以为,纵使少个一头两头,也无伤根本。”
“是啊,是啊,”通国急道,“在下只求一牛。”
张仪低头沉思,有顷,抬头道:“单是一头是不会屙金子的。牛分雄雌,只有雌牛会屙金,但没有雄牛,雌牛也屙不出金子。若是送牛,至少得两头,雄雌各一才是。”
“好好好!”太子大喜,拱手急道,“能有两头,这是再好不过的事。”
张仪苦笑一声:“一头已难,太子若求两头,在下更是做不得主了。不过,诚如司马兄所言,太子既已开口,就不能空口收回。在下出个主意,明日上朝,太子可以觐见君上,向君上索求。只要君上应允,莫说是一头两头,即使十头八头,亦非难事。”
通国应允。
翌日晨起,张仪、司马错带通国上朝,恳求石牛,张仪、司马错皆为通国说情。
惠文公沉思许久,抬头问道:“通国太子,你需要几头?”
因有张仪透露的底线,通国顺口说道:“请赏十头,一头公牛,九头母牛。”
见他张口就是十头,众人皆笑起来。
“十头不行!”惠文公眉头紧皱,断然拒绝,“至多五头,一头雄牛,四头雌牛。”
通国拱手谢恩。
“不过,”惠文公倾身说道,“我们这牛是屙金子的,金子是换粮食的。我这把牛给你们了,金子就屙少了,粮食就不够吃了。通国太子,听说你们蜀国粮食甚多,尤其是稻米,能不能也给我们送些粮食?”
“成成成!”通国迭声应道,“敢问君上要多少粮食?”
“这个嘛,”惠文公看向张仪,“右庶长,我们这五头牛要换多少粮食?”
“五万石!”张仪应道。
“五万石如何?”惠文公盯住通国。
“这??”通国迟疑了,“五万石??”
“君上,”张仪拱手,“臣以为,君上既为赏赐,按价折算是不是??”
“对对对,”通国连声应道,“我们苴国粮食本来就不多,每年要向蜀国购买,五万石稻米着实??”
“好好好,”惠文公大手一挥,“赐就赐吧。”又转对张仪,“右庶长,你给通国太子点齐五头神牛,一雄四雌!”
“臣领旨!”
通国跪下:“谢秦公厚谊!通国回去之后,一定禀明君父,为君上回赠一万石稻米!”
“好!”惠文公大拳一振,略略一想,倾身,“慢!”
通国以为他反悔了,急道:“君上?”
“通国太子,”惠文公一脸狐疑地盯住他,“寡人纵使愿意相赠,可这些神牛皆重千钧,从终南山到你们苴国皆是高山险川,怎么运回去呢?”
所有人显然未曾想过这个问题,个个抬头望向通国。
通国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应对。
“君上,”张仪抱拳应道,“臣有一计,在终南山里开山辟路,险要处修出栈桥,可将神牛运抵南郑,我们在南郑交付太子。”
“此法倒是不错。”惠文公微微点头,“不过,终南山是秦国地界,我们可以修路。过去南郑则是蜀国地界,我们不能修呀!”
众人皆将目光移向太子,司马错暗向太子递眼神。
太子受到启发,似也有了主意,拱手接道:“君上放心,通国回去后就禀报君父,沿潜水开山辟路,搭栈桥直通南郑,接回神牛。”
“嗯,”惠文公点头,仍现忧虑,“若是此说,倒是可行,只是,据寡人所知,巴山蜀山,处处皆险,连绵数百里杳无人烟,此路若要开通,要到何年何月呀?”
“君上放心,”通国笑道,“我们蜀人惯走山路,也有气力,若是多征人丁,分段修筑,想必不出三年就可开通。”
“不出三年?”惠文公先是一怔,继而“哈哈哈”长笑数声,转对张仪、司马错道,“你们可都听见了,通国太子说,不出三年,他就能修通蜀道。看来蜀人善于说大话呀!”
通国满脸涨红,指天誓道:“上天做证,若是三年之内不通蜀道,通国誓不为人。”
“好!”惠文公朗声应道,“太子回去尚需数月,今年就不说了。”转对内臣,“记上,自明年一月起始,计数三年。满三年后,寡人亲去试走蜀道,恭送金牛!”
“臣遵旨!”
惠文公转对通国:“你可转禀苴侯并开明王,就说蜀国若是能在三年之内打通蜀道,除五头神牛之外,寡人另赠秦川美女二百名,永世睦邻!”
通国拱手谢道:“通国一定转禀。”
通国拜辞秦公,因山路不便,连秦公赠送的一千镒足金也不要了,于翌日晨起,仅带几饼神牛屙出的金子和两名美女,匆匆赶回苴国。
数月之后,苴侯再派使臣至秦,报说已征三万人丁开辟蜀道,迎接神牛。
秦公大喜,以美女、美酒盛情款待,张仪、司马错亲领使臣视察金库和神牛。看到五头神牛活灵活现,四头牝牛皆能便金,苴国使臣毫无疑虑,满意而归。
蜀使前脚刚走,秦公即征一万丁役赶赴终南山,全力开拓褒斜道。
秦国大造声势征伐宜阳,韩国陷入恐慌,昭侯使人紧急向苏秦求救。
苏秦问清细情,断知秦人又是故技重演,如前番伐赵一样虚张声势,当即坚定主意,回韩侯一封密函,大胆声称,三晋纵亲已成,只要秦兵入侵宜阳,魏、赵就会同时发兵,从函谷、西河、晋阳三处攻击秦国。
韩侯吃了定心丸,底气十足地调兵遣将,布置宜阳防御,全力迎战秦人。
与此同时,苏秦辞别魏王,再使楼缓打前站,自己紧随其后,策动四国合纵车马,浩浩荡荡地朝齐都临淄进发。
就在此时,齐都临淄发生一件大事:稷下学宫祭酒彭蒙病逝。
稷下学宫是齐国先君齐桓公田午(有别于姜氏桓公小白)一手倡导起来的。当时,田氏初代姜齐,政权不稳,田午效法姜氏小白尊士的做法,在稷下设立别宫,纳贤养士。
田因齐初继位时,淳于髡、邹忌、彭蒙诸人均寄住稷下,被尊为稷下先生。当时威公耽于酒色,不理朝政,邹忌以琴艺觐见,淳于髡则以隐语点拨。威公大梦初醒,起用邹忌为相,整顿吏治,兴农重商,齐国随之大治。邹忌从政后,淳于髡为齐使赵,离开稷下。在邹忌的建议下,威公扩建稷下,重金纳士,天下贤才接踵而至。威公使稷下先生彭蒙为学宫祭酒,待以卿礼,奉以重禄,主持稷下的日常事务;使上大夫田婴为稷宫令,沟通稷下与齐宫。到威公称王时,稷宫的规模已空前发展,士子逾千,稷下先生超过十人,各自门下皆有一串弟子,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彭蒙病逝,威王甚是哀伤。楼缓上朝时,威王正在宫里与几位重臣商议发丧事宜,气氛甚是压抑。楼缓叩毕,大体说明来意,称四国特使苏秦三日之内将至临淄,朝见齐王,同时呈交四国约书和合纵檄文。
威王接过约书、檄文,略扫一眼,缓缓说道:“楼子远来辛苦,且回驿馆暂歇数日,寡人择日请教。”
楼缓再拜后退出。
见楼缓走远,威王目光转向田婴:“爱卿,还说方才之事吧。稷宫是先君所立,百策之源;士子是国之瑰宝,兴齐之本。稷宫之事,乃国家之事。稷宫兴,则国兴;稷宫衰,则国败。彭祭酒仙去,非但是稷宫之失,亦当是国家之失。彭祭酒的丧事,要大办,按上卿之礼厚葬。寡人要让天下人皆知,凡在稷下著书立说者,生有厚养,死有礼葬。”
威王出此承诺,众臣莫不感动,尽皆折服。即使一向对稷下抱有成见的上将军田忌,也若有所悟,频频点头。
“臣遵旨!”田婴拱手应道。
“稷下不可没有祭酒。关于此事,爱卿可有考虑?”
“臣以为,”田婴奏道,“稷下藏龙卧虎,云集天下英才,祭酒一职,非德高望重者莫能为之。眼下稷宫有稷下先生十一人,如慎到、尹文子、邹衍、许行、田骈、接子、环渊、公孙龙等,皆有才具,但资望皆不足以服众。臣想到一人,或可服众。”
“谁?”
“淳于髡。”
“嗯,就是他了!”威王拍板,转向邹忌,油然叹道,“唉,寡人当年嗜酒如命,得亏淳于子巧谏,方才戒除长夜之饮哪。”
“哦,”邹忌问道,“此事倒是新鲜,臣从未听陛下说起过。”
“都是旧事了。”威王苦笑一声,不无感叹,“不过,寡人早晚想起来,如在昨日啊。”
辟疆大感兴趣,央求道:“父王,可否将此旧事讲来听听?”
威王点头,缓缓说道:“当年寡人初立,不思进取,耽于淫乐。自邹卿琴喻之后,寡人虽然矢志于国事,却无法戒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