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域的拼命三郎;手机里不断有弹窗提醒,你关注的购物网站又上新了;甚至你的生日,收到最多的问候不是来自朋友家人,而是银行、保险公司、百货商场。生活节奏不是自己的,是被无数的信息推着奔跑。
在奔跑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更高更远的目标,意识到缺失与不足,却很少回头,看看自己获得了什么。
所谓幸福与富足,就是回头的那一瞬间,你触摸到的温暖与感动。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大学读国外名校,回国做创业先驱,成为互联网名利双收第一人。终于走出差点要他命的抑郁症,却说“幸福跟钱多少真的没关系”。
不是钱少的人最贫穷,而是不知足者最贫穷;不是钱多的人最富有,而是知足者最富有。虽然追逐名利更能Follow这个时代,然而在我们大步向前奔跑时,别忘了偶尔调慢脑海里的时钟,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爱的人为我做了什么?我为我爱的人做了什么?今天有没有一朵花、一片云、一顿饭、一句话,让我感动?
当你加班回家,嘴唇轻触孩子的脸颊,请及时按下暂停键,清空大脑,感受这一刻的宁静与幸福。
当你捧起一碗刚出锅的白米饭,请按下暂停键。不要急忙塞满菜肴,急忙吞咽,让米粒在牙齿间多滚动几秒,感受淡淡的香气在口腔里弥漫,这样的几秒,你一定浪费得起。
当你看到下午的阳光照在一朵花上,请放慢脚步,无论有多么重要的工作等着你。认真看一眼阳光下的花朵,最好用手触摸它的花瓣,它静静开在那里的模样,就是幸福。
每天,有无数的幸福路过我们的人生。就像日本女诗人柴田丰的诗句:“阳光和微风,从不曾经有过偏心,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做梦。”如果读出这句诗的时候,你感受到了平静,这就是幸福啊。
你要的只是幸福,而不是完美。当眼睛习惯看到光明,你就是世间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你爱自己,不会伤害任何人
有读者问我,究竟什么是爱自己?每个人都在说这个词,但买个口红就是爱自己吗,不宽容朋友也是爱自己,或者各种自私自利,都是爱自己?她很迷惑,爱自己到底是什么。
我说爱自己就是
别忘记你的初心、你对自己的承诺,不要失信于自己。
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心怀什么样的梦想,无论大目标还是小目标,都要排除困难去争取,生活的浪潮即使猛烈无情,你也要逆流而上。
每个人其实都有这样的初心:要做自己的主人。最终,一条金线将人分开,那不是好与坏、高级与低级的金线,而是自爱与放纵之间的分水岭。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在一间沉闷的办公室里当小文员。学校里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没办法用在工作上,名校毕业又怎样,为人处事还不如中专生机灵,尤其与工人师傅在一起的时候,主任直白地说我,书读多就傻了。
当他第100次重复这句话时,我对自己说,你一定要找到一份工作,在那份工作中,读书不是无用的。
我用8年时间,找到了这份工作。
这是一个大目标。当你决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去实践。即使最终的结果,偏离你的目标,但比起什么都不做而言,你还是实现了对自己的承诺。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去朋友的单身宿舍玩,他的室友是一个眉眼周正的小伙子,之前在车间里当工人。他当工人的时候有一个演员梦,存了两年钱,去北京参加演艺培训班,毕业后在剧组里跑龙套,偶尔演个有两句台词的小角色,就高兴地吆喝我们一起看电视。
他已经辞职,常年混在剧组,有时候回来,自己做饭。小白菜炒大白菜,土豆炒萝卜,偶尔加个餐,买最便宜的卤猪头肉。单身都把煤气炉支在走廊上炒菜,来来回回的工友看到他,难免调侃几句。当时他演艺班的同期邵兵已经走红,工友就说,你什么时候能成邵兵啊。
他现在也没成邵兵,不过当导演了。终究还是在自己喜欢的行当里。
爱自己,包括扛过去那些吃卤猪头肉的生涯。
永远活得轻松愉快,不舒服不轻松的事,无论之前多么想做,最后也会放弃。你会发现,你离初心越来越远,最终,你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人。
HR品牌创始人赫莲娜女士在同龄姑娘纷纷结婚生子的时候,拿着母亲做的几十瓶面霜,背井离乡,去给大城市的亲戚打工,忍受亲戚的挑剔、坏脾气,也逃过了他的逼婚。后来,她去了更大的城市,在一家化妆品店当学徒。老板挑剔抠门,然而正是这份不如意的工作,让她认识了许多后来成为她客户的人。
不与农夫结婚、去大城市、做让别人变美的事业。这是赫莲娜19岁的时候,对自己的承诺。她最终没有失信于自己,虽然她这一生,时常失信于人。
如果你觉得这些大目标的不忘初心,离你太远。你的工作已经尘埃落定,生活已经扎下根来,牵一发动全身,你没有勇气重新开始,虽然心里还放着年少时的梦。那么,你的小目标呢,你的小目标是否都已达成。
8月,朋友去肯尼亚看动物大迁徙,遇到一位女士,带着单反相机与长焦镜头,拍照架势一摆开就像动物世界的女王。可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日本主妇,年轻时有过摄影梦,结婚后,生活日常变成了给孩子做便当,把家里打扫干净,等丈夫回家。活得如此平淡无奇,辜负了她年少的期待,灰心低落了一段时间后,她决定重新拾起对自己的承诺。
她承诺每年给自己放一个小长假,离开家庭与家务,或者去寺庙住一段时间,或者参加一个短期培训班,或者旅行。
“人就应该这样生活,答应自己的事一定要做到。”朋友感叹。
我们经常可以做到答应别人的事,却做不到答应自己的事,因为对自己耍赖不需要背负道德压力。
年初说好要去健身,到了年底,健身卡用了三次,除了有点心疼钱,并不觉得亏欠了自己。
与朋友约定上油画课,朋友有事来不了,你没事却也懒得去,自我安慰不是你不守信,是朋友爽约。
讲好家务一人一半,你不能沦为家务的奴隶,然而看到丈夫工作忙,加上他做的家务你看不上,你就把他的一半也扛上,成了家务的奴隶。
这样的一年年走下来,你越来越迷茫,觉得生活不如意,自己被忽视。你被领导吆喝着做事,被朋友的时间表牵动,你为爱情付出很多,为家庭献身,一直想成为一个重要的人,最终却成了生活的配角。
爱自己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欲壑难平地要有许多的钱、许多的爱,甚至不是轻松与随心所欲地活着。
爱自己,是兴致勃勃、克服困难,去实现对自己的承诺。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日后想起自己这小半生的时候,感叹世道艰难,一事无成,你被生活推着慢慢远离了初心,顺流而下,抵达一个再也无法翻身与回头的泥潭。
每个人都应该时常回头,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总在取信于人,但是否失信于己?
答应自己的事,哪怕再小,也要做到。与借口、懒惰、压力、孤独作对,努力向上生长。
慢慢地,越来越习惯把自己的承诺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你甚至不必再喊“爱自己”的口号,因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已经大声帮你说出来了。
妈妈心情愉快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小花从家里搬出来住了。她父母家房子不小,但她宁愿在外面租房子住。“一回家看到我妈的脸色,就觉得人生好难。”她对我说。
我特别理解小花。当我们看到母亲不高兴,难免会想办法要她开心,或者至少想办法弄清楚她为什么不开心,否则总觉得自己欠她的。而糟糕的是,有些母亲,你似乎永远没有办法让她高兴起来。
作为一个在“妈妈经常不高兴”家庭成长的小孩,我对于童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母亲一板脸,全家阴云密布。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讨好型人格,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尤其不敢拒绝别人,特别善于察言观色,对于别人的情绪很敏感,总担心是自己惹人家不高兴。
我妈病重的时候,我问她,妈,你这辈子快乐吗。她回答:“你妈这辈子,快乐的时候少,伤心的时候多。”可我妈,真的是个贤妻良母、家务能手,她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可惜父亲习惯了她的好,子女长大就想逃离。
她嘴里说的永远是不快乐的事情。偶尔看她笑一下,那真的就像一片亮瓦揭开,正午的阳光照进了雨季黑暗的小屋。
台湾心理学博士洪兰女士说,从人类演化角度,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这不是给女性加压,而是提醒我们,当我们走入婚姻,与家务完美、自己完美、小孩完美相比,自己的心情愉快才是需要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妈妈快乐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妈妈心情愉快就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当这个问题明晰,你就会发现,自己曾经执着与纠结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放下。
我认识很多一边拼命做家务,一边给家人脸色看,甚至发怒、唠叨的妈妈。她们面临的是三输:一是输掉了自己的时间;二是输掉了自己的情绪;三是输掉了家人对她的喜爱。
但她们坚持认为,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能做出满汉全席,就是优秀太太、满分妈咪,值得被爱被尊重。所以,她们不明白也接受不了,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却一直得不到尊重与爱。
一家人生活在压抑中,互相责怪,彼此伤害,哪里还有尊重与爱呢?
企业有企业文化,家庭也有家庭文化。妈妈是家庭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家庭文化是坦诚、轻松、愉快,还是紧绷、压抑、痛苦,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凝聚力。
当一个女人结婚,是不是一定要做不想做的事,过不快乐的生活?答案当然是不。
如果你是一个职业女性,就要宽容自己做饭不够好吃,地板拖得不够干净,甚至有些家务,必须外包给他人。你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勉强自己。你要坚信,与心情压抑吃一桌满汉全席相比,你的家人更乐意开开心心地吃一顿西红杮鸡蛋面。
我以前做过几次伴娘,发现在女儿出嫁的时候,父母拉着她们,说得最多的话是,结婚以后你就不可以任性了,自己高兴怎么来就怎么来,你要顾虑全家人的感受。
我们大约都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一代。走过了许多弯路,才知道越是当了妈妈,越要珍惜自己的“怎么高兴怎么来”。对于不情愿做的事,只要能够找到替代方案,绝不要亲力亲为。
作为太太、母亲,你的高兴能拯救全家人的心情,这才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
我从不相信,世界上有几个太太、母亲,会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家人的痛苦之上。当女人做了母亲,有一种本能,就是想要放弃自我成全他人。我们脑海里有一个现成的公式,认为为人妻、母,就要委屈自己去做不擅长、不快乐的事,这是女人的成长。
编剧廖一梅在写作《琥珀》时,迎来了自己的孩子。她说,我不认为好太太一定要做家务,我就不会做饭,但我自信给家人的东西比做饭更重要。
如今,儿子开朗乐观,人生目标是要快乐。廖一梅说:“我跟儿子说这个目标不错,自己也挺得意,觉得我和老孟(丈夫孟京辉)潜移默化挺好。”
妈妈与保姆最大的区别就是她存在的意义,绝不仅仅甚至不包括无微不至地照顾家人的衣食住行,而是做家人情绪的引路者、精神的支持者。
“我过不好,是为了你们过得好”,这套好妈妈的理论已经过时了。
在为温饱操心的年代,“母亲”两个字,永远关联着奉献。妈妈吃鱼头,把鱼肉省给家人吃,才叫美德。当一个家庭开始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活出尊严与成就感,过度的奉献就不是美德,而是掌控与刷存在感。
“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晚饭,我今天心情不好,要出去购物散心。”这样的你,不会让家人觉得你是自私的。相反,家人会给你更多的体贴与照顾。
首先,你坦诚地示弱;其次,你懂得自我排解坏情绪而不是连累家人。这两件事,与不快乐地奉献相比,更是好妈妈的标配。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样的关系中,努力做一个快乐的人。命运可能拿走你的一切,却拿不走你真真切切感到快乐的那些时光。
所有当妈的,请记住,你们心情愉快,就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如果你过得不好,你的丈夫、孩子也一定不会过好。
会做饭的人,赢在哪里
品学兼优,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的萱,高中毕业去英国留学了。出国留学这事儿,在父母这儿是成功标志,或者说明你财力强,或者说明孩子的能力强,然而对于不到二十岁的人,异乡的新奇感只能支撑两周的幸福,然后就是漫长的适应期与思乡期。
萱首先面临的是吃饭问题。作为学霸,她一直是十指不染阳春水,第一次做饭,因为时差问题,吵醒了已经睡觉的妈妈,问白菜炒成啥样算是熟。第二次,做西红柿炒鸡蛋,先炒西红柿再放蛋液,用萱自己的话,炒出来的状态是西红屎炒鸡蛋,直接被难吃哭了,边哭边给她妈打电话,说我想吃你做的糖醋排骨。
“机场分别的时候都没哭,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坚强的人,没想到被中国胃打败了。”萱不好意思地说。
其实我特别理解萱,人胃里不暖的时候,就容易觉得孤单与挫败。
歌手陈奕迅说自己人生最刻骨铭心的时刻,是14岁离家,一个人站在异国的街头,那么小,那么孤单。现在贵为香港歌坛一哥的他,INS里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地道的港式面,每一碗都吃得连汤都不剩。
人生重大的幸福时刻,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都是十根手指数得过来的。
一个人之所以可以兴致勃勃地活着,并不是因为重大的幸福支撑,而是被微小的幸福温暖。
吃,就是微小而易得的幸福。
机缘巧合,我曾经与一个刚大学毕业的男生一起过节。我们都是客居南方的北方人,长着北方胃,那年元旦,恰巧都各自遇到一些波折,处于能量低迷期。家在附近的同事都回家了,大楼里空荡荡的。他说我们擀面片、包饺子吧。强打精神去买了面粉、肉、菜,他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一个大面板与长擀面杖,说是从老家带的。
我原本没抱什么希望,一个二十出头的男生,能做出什么饭菜来。
中午,西红柿鸡蛋面片出锅了,汤浓郁,面筋道,他还做了香掉鼻子的油泼辣子。当胃被童年的味道塞满时,我恍惚觉得人生也即将走出低谷了。
下午一起包饺子,两人的话都多起来,血槽已经满了一半。当他热了葱花熟油加上五香粉,泼在饺子馅上,我闻到了妈妈春节包饺子的味道。
“谁教你的?”
“读初中的时候,我妈每个周末教我做饭。她说,你至少要学会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以后走到哪儿,都不求人。”
他的母亲,并不知道他正处于事业低谷,他也绝不会告诉她。当孩子成年,对于父母的爱就是报喜不报忧。然而,因为她提前给了儿子一把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便成了一股可以在他人生任何关键时刻,站在背后支持他的力量。
韩剧《鬼怪》里,那个考试学院的年轻女孩,死后变成鬼,拜托女主去给她的冰箱里塞满食物。因为“如果妈妈来了,看到我的冰箱空的,会很伤心”。人永远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更先到来,一个塞满食物的冰箱,至少说明你在活着的时候,过得不错。所以,当伤心欲绝的妈妈看到整整齐齐塞满食物的冰箱里,竟然露出了欣慰之色。这是大不幸中的小温暖。
无论多么冷的身体,进到有烟火气的家里,都会立时觉得温暖。我单身的时候,冬天进门,第一件事是在炉子上烧一锅开水,放几个干瑶柱进去,慢慢煨,等满屋都是海鲜的香气时,往汤里丢一些小海带,一勺味噌酱,这样的一碗热汤喝下去,整个人被幸福感占满,绝不会觉得一个人的房子,空空荡荡。
如果说爱自己,能把胃伺候舒服也算是吧。美食,总是与温暖、与爱相关,所以《深夜食堂》里的那位大叔,这么多年一直像布道者一般,有爱地存在于很多漫画迷与剧迷的心中,温暖着冬夜晚归的人。
不紧不忙地做一顿好吃的饭菜,是一场可以避世与收获宁静的禅修;而爱做饭、会做饭的人,也可以称作是有信仰的人。这样的人,人生会少一些波折。不仅在单身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顾影自怜,以及街头麻辣烫吃多了的上火与伤胃,结婚以后,也不太容易吵架。毕竟,谁舍得在一锅香喷喷、热腾腾的羊肉萝卜汤面前大动干戈呢?
在好吃的东西面前,人会忍不住嘴角上扬。
只要冰箱是满的,燃气炉可以点燃,厨房就是很多人的避难所。前提是你要知道小白菜的火候,西红杮炒鸡蛋先单独炒蛋。
只要你会做饭(这一点也不难),这里就盛产快乐,并且,是一种完全由你自己掌控的快乐。
美剧《年轻的教宗》中,教宗对小孩说,上帝存在于你喜欢的每一件事情当中。当你兴致勃勃地准备填满自己的肠胃的时候,你是离上帝最近的孩子。
当我想要对我的孩子说,你一定要快乐过一生,我沉默地把他们领到了厨房。从煮白水蛋的技巧开始。一只幸福的白水蛋,带皮的大火煮沸后,小火煮一分钟,关火焖五分钟;荷包蛋则是小火煮40秒,关火焖三分钟。这样的蛋,自带清香,里面绝不会有一坨能噎死人的蛋黄,少少蘸一点盐就很好吃。
快乐不是教育,而是传承与感知。它不是一个决定,而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生活的细节之中。你将自己的皮囊伺候好了,自然而然会感到快乐与满足。
每个会做饭的人,都是人生赢家,他们赢在拥有一块静谧之地,安放自己的乡愁与失意,在大火烹炒中感受指点江山与快意恩仇。从某种意义上,厨师是快乐的职业,当然,任何事情变成职业,快乐都是要减半的。
会生活,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这几年,特别流行念叨原生家庭的影响,几乎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成年后,内心的黑洞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前段时间联系上了一个发小,多年未见,情谊还在,经常一起聊聊天。我对她的近况并不熟悉。从谈话中感觉她很焦虑,尤其对钱。经常跟我说,她有房贷,孩子还小,水果又涨价了,两年没去商场买衣服,太贵,最多去给孩子买双鞋,三百多块钱呢。
起初我以为她现在收入很低,耐着性子听她唠叨。后来无意中了解到她的家庭收入,绝对已经达到大城市中产阶级水平。
我忍不住说,像你这样收入的人都焦虑成这样,普通工薪族该怎么活啊。她有点不好意思。“是啊,我也总在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爱钱,这么没有安全感。主要是因为原生家庭太穷,小时候穷怕了,现在赚钱再多,也不敢乱花。”
她说自己经常梦见银行存款一夜之间蒸发了,她回到小时候的破房子,煤炉子熄灭,冷得刺骨。
她小时候经常听到父母为钱吵架,所以现在结婚以后,从不让爱人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两人经济AA制。尽管有时候不免冷漠,但她觉得真实的冷漠比虚伪的温情强,别一边甜言蜜语,一边惦记你的钱。
“你觉得钱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东西?”我问。
“当然。”她回答得很快,一秒钟都没耽误。
“我记得你家那时候也很穷啊。”她忽然疑惑地说。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问。
那时候,我们都住在甘肃金昌,父母是大型工矿企业的员工,比一般的三线小城市或农村经济情况好一点,但也是家家户户都穷。每家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我家因为父母都是丧偶再婚重组家庭,孩子更多。
但我跟发小不同,我从没觉得自己家穷。
在发小不断跟我强调当年生活穷困的启发下,我的记忆一点点复苏。发现我父母跟她父母最大的不同是,她父母一言不合就哭穷,家里大小事情,只要有不如意不顺心,就归结为没钱。而印象中,我父母从没有在我们面前说过“穷”字。
我妈手巧,带动了我大姐。她们用巧手装点家里的每一处。手工刺绣的门帘、枕套、电视机罩,钩针钩出来的茶杯垫、头巾、外套。还有我们穿的毛衣,是母亲用旧毛衣拆下来的线头织成的,拼接出很多好看的图案。有一天看视频,米兰时装周秀场一件繁复的复古款毛衣,我心说,这不就是我小时候穿过的吗。
物质匮乏并没有妨碍我们一天天长成虚荣的小孩。至今记得童年最闪亮的日子,是有一年儿童节,我跟姐姐穿着小皮凉鞋走在路上。小孩脚长得快,没人舍得给孩子买皮凉鞋。我妈不知道使了什么招数,竟然用爸爸要扔的一双黑皮鞋,加上我们穿破的布鞋的底,制作了两双一片式牛皮凉鞋。两个小孩一路上迎着叔叔阿姨的赞美与同龄小朋友的羡慕,那种富足的感觉,如今想起来还像大冷天正饿的时候,吃到一口软烂入味的咖喱牛腩。
虚荣是个好东西,当虚荣被满足时,人的自信以及向善向美的意念,都有了扎根的土壤,美好的世界在春风里舒展。虚荣同时又是一头猛兽,它胃口是被饿大的,年少时克制欲望的人,成年后内心深处,往往有着膨胀巨大的虚荣心。
幸运的是,我们在那样一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出生于一个不富裕的家庭,却因为母亲的巧手,而早早地被满足了。成年后,不再需要想尽办法,去喂养胃口被饿得很大的虚荣心。
二姐是我们学校最时髦的女生,我以穿她的二手衣为荣。她开始初中发育以后,我妈给她做衣服的时候,会刻意把腰收得细细的,选粉色或紫色的布料,夏天的衣服还会在领口做一个蝴蝶结。
二姐经常把同学的漂亮衣服借回家,我妈当晚就比划着那件衣服,用报纸剪样,大身、领口、袖子,一点点比,一点点剪。第二天早晨,姐姐还衣服。我妈下班顺路,就去市场上找合适的布料,经常买回布头,有破损或污渍,很便宜。但成衣以后,都看不到了。最多三天,姐姐就穿新衣服去上学了,我也美滋滋地穿上她淘汰下来的某件衣服,袖口有蕾丝花边,领口有蝴蝶结。
我总觉得,一辈子没有穿过裙子的母亲、喜欢黑白灰的母亲,心里其实住着一个小公主。她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满足我与姐姐青春期旺盛的审美需求与虚荣心上。她给我们的审美教育是,美是不需要花费太多钱的,但一定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与巧思。
成年后,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很少购买奢侈品,也并不觉得背一只名包,自己就变得更美更自信。我心里没有那个“因为有钱,所以美丽”的黑洞。
我父亲的拿手好戏是用最便宜的食材做最美味的食物。印象最深的是一道名为“酥白肉”的菜。好吃到飞起,父亲得意扬扬,一直不告诉我们是用什么做的。成年后我才知道,它的原材料是猪油膘,对,就是市场上卖得最便宜的“板儿油”。
有一次公司给员工的福利是海鱼,因为运输问题,鱼不新鲜了,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卖给员工。大多数人家不敢买,不知道怎么吃。我爸大手一挥,买了500斤,把家里所有的器皿都用上了,腌鱼。鱼晒干以后,被收进储藏室。从此我家每个星期可以吃两到三次鱼,这在当时绝对非常奢侈。
一个同学来我家做客,对腌鱼赞不绝口,从此认定我家很有钱。大学以后,一家说起我们小时候都很穷,她说,你家不是啊,经常有鱼有肉的。
鱼是臭鱼,肉是板儿油,但我爸有一双回春手。
妈妈会做衣服,爱臭美;爸爸会做饭,是个吃货。成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孩子是多么幸运。
作家黄佟佟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我们这些70后的人生教育中,缺失了审美这个重要的环节。
通常,我们会觉得,富贵出审美,美一定与家境有关,贵族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好东西。这绝对有道理。然而,如果不幸出生于寒门,父母是否会生活,是否愿意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追求无限的美,是否愿意在孩子的青春期,尽最大可能去满足他们,而不是打压他们对于美好生活所萌芽的旺盛的虚荣心,决定了这个孩子是否会成长为一个具备审美、懂得生活,知道如何以最少的财富需要,去满足自己最为充足的安全感的人。
王安忆说自己的母亲茹志鹃,是上战场扛枪,也要在枪筒里插一束野花的人。这就是贫穷时期的审美。不是建立在有钱与奢侈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有心与情趣的基础上。因为有钱,见过很多好东西,水到渠成地明白要善待自己,这个境界不难达到。真正难的是无论贫富,都不穷生活,从不把自己对于生活的无知与粗糙,全部推给“没钱”。这两个字背的锅,实在太多。
回到原生家庭的话题。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我倾向于每个家庭,都有补丁,所以每个人,其实都带着原生家庭的阴影与明亮之处长大成人。
在原生家庭各种问题中,父母情感失和与不懂生活,是最大的两块伤疤。同时,不懂生活的人,更容易情感失和。他们很容易将生活中的挫败归结于另一半不如所愿;他们没有办法很好地照顾自己,所以很难很好地与他人相处。
教育的本质,是教一个人会生活。无论将来,你做什么工作,赚多少钱,结婚或者不结婚,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生活,这是任何人没有办法为你负责,也没有办法替你完成的,甚至连钱都帮不了你。
香江传奇宝咏琴坐拥十亿资产,曾经是香奈儿全球最尊贵的10名VIP客户之一。这样的女性,钱已经不存在任何阻碍,然而她不会静下心来做一顿饭,不知道怎样去欣赏旅途中的美景,除了赚钱、购物、欣赏珠宝,不知道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既可爱又可做。离婚后,她寄希望于新任男友,爱得轰轰烈烈,同时狗血飞溅。经历了那么多,爱情依然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49岁,在病痛与寂寞中香消玉殒。
她的故事,值得所有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就是因为没钱的人,一次次复习。
一个人,年轻时要与他人相爱,中年时与生活相爱,晚年与智慧相爱。这些,不需要很多的钱,但需要有很多的精力、耐力以及好奇心。需要你对生活上瘾,不偷懒,不逃避,精心准备一饭一蔬,每天重启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的美好心意。
当你做到这些,就不必担心会给孩子一个促狭的原生家庭,无论你是否能赚到很多的钱。
什么样的生活,让我们觉得富足
今天窝在家里看了几集《黄小厨的春夏秋冬》。黄磊在做饭的时候,忽然说,好想家,想太太,想孩子,想给朋友们做顿饭,因为拍《黄小厨的春夏秋冬》,已经很久没回家了。
听一个胖墩墩的大眼男人边做饭边念念叨叨,说想家,还真的被温暖到了。
我一直觉得做东西吃,是一种特别好的放松,所以在周末,喜欢待在家里做吃食。煮一点绿豆汤,接受不了豆皮,所以会守在锅旁,豆子刚刚煮烂的时候,豆皮像被海浪冲上岸一样,挤在锅边,抓紧时间一勺一勺地捞出来,特别有成就感。
别告诉我豆皮更有营养,与营养相比,喜欢更重要。
很热的时候与很冷的时候,人会特别恋家。
七月最后这个周末,望着楼下马路上白白的日光,拿一杯冰镇绿豆汤,在沙发上来一个葛优躺,哇,觉得自己好富有。
你们有没有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好富有?我相信,这种感觉,一定不会出现在你买车买房买名包的时候。大把花钱的时候,最容易觉得自己穷。我每次进香奈儿专卖店,即使买到了中意的包,还是觉得自己好穷啊,这里随便一点什么,都够我敲好多天字的。
有朋友去新疆看了野花,回来对我说,站在花海前,觉得生活好富足。那一年在天山,我骑着马,行走在山间小路上,路边是雪松,前方有斑驳的日影,听着马蹄得得响,那一刻也觉得好富足。
富足的感觉,是一种安心吧。
安心于眼下的这一刻,暂时放弃了思考的能力之后,竟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缺。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过了30岁,有时候觉得人生其实是被一些零星的富足感激励着前进的。
有一次在咖啡馆,一个客人讲他煮的牛肉汤。客人是穆斯林,擅长做牛肉,他专门买牛肋骨旁边剔下来的肉,武汉人叫“瓦沟”,来煮汤。提前两小时把肉切成小块,用冷水浸,隔半个小时,换一次水,换下来的水也不浪费,浇他在阳台上种的花与菜。
“人吃什么,花吃什么,才长得好。”他说。
他煮的萝卜汤,不放油,只放几粒花椒,几片生姜,然而却费时费心。开锅以后,他会搬把椅子拿一本书,坐在锅旁边静静地看,隔十几分钟就去打一下浮沫。肉八分熟,放切成大块的白萝卜,还是隔十几分钟打浮沫。最后煮出来的汤,没有一丁点油腥气。盛碗的时候,放一点点香葱。
听他讲这一锅萝卜汤,觉得他真富足啊。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守着一锅汤,尽心尽力地把上面的浮油去掉,听汤锅歌唱,晒黄昏的太阳,读一本闲书。
富足不一定是有钱的时候,却一定是有闲的时候。如果心不能静,再多的钱,也不会造就富足的感觉。
夏天我喜欢自己做冰棒,我做的冰棒叫小羊丸子。
工具是一个水果挖球器。西瓜、香瓜、哈密瓜、火龙果、奇异果等,被挖成一个个小丸子,用细竹签串起来,单独包装在保鲜袋里,冻成冰就是小丸子冰棒,纯天然无添加。
新疆无核白葡萄、无核红提,是天生的小丸子。直接洗干净,用小竹签串起来,冻成Mini小冰棒。女儿最喜欢吃的就是这种冻葡萄粒。
而我最爱冻榴莲。榴莲整块挖出来,加一点淡奶油搅拌均匀,放进冰箱,两个小时后,就是纯正的榴莲冰淇淋了。即使不加淡奶油,冻榴莲也有冰淇淋的口感。
榴莲很神奇,一种水果把人类分成了两队。
做冻榴莲,冰箱是要遭点罪,就欺负它没鼻子。
什么是富足?就是夏天能吃到自己做的冰。小丸子是粗糙款,我身边有些大咖,可以做出比韩国乐天游乐城的冰淇淋更美的水果冰。
手作的魅力是时间换来的,费的工夫越多,产品出来时,你越觉得自己富足。所以,富足还是一种创造力。
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我们可以在创造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即使孜孜以求,也无法创造出一个新世界,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微小处耕耘,当一片红心火龙果被做成猫头冰棒的样子,塞给不爱吃水果的孩子,他满足的表情提醒着,你是一个富足的人。
懂得在生活细微之处,创造不一样的新鲜感,愉悦自己,就是富足。
提升幸福感的7件小事
被读者点题,要求回答人生最值得做的事。恋爱、结婚、生育、工作、存钱、买房,凡是种种看上去庸俗的事,都是人生值得做的事。人首先要俗气地活着,然后才能有尊严地选择如何去生活。
然而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答案。她25岁,正在规划自己的第一次远行,想做一个计划,列出几件事,一件件去完成。她希望这些事情,像一个成年礼,让她明白什么叫作幸福生活。
我明白了。她想要我给出的,是那些能够提升幸福感的小事。
人生要做的大事,总是既俗气又沉重。却有许多小事,浪漫而美好,安宁而有趣。一个人最后活成什么样的姿态,能否在无趣的生活中保持天真与活力,是由他所介意与执行的那些小事决定的。
1.坐大船出一次海。
尽自己所能,选豪华的船、有超大阳台的房间。
正午时光,在阳台的躺椅上,枕着海浪读几页书、小睡一觉。这里,一切都慢。世间最美的安静,不是死寂,而是单纯:周遭只有一种声音,比如海浪在唱歌,它的名字就叫安静。
在海上,你将接受人生最重要的一课:享乐不是可耻的。再伟大的人,此时此刻,也只有一件事可做:慢慢地享受阳光与海浪,风与空气。
2.与一棵树做朋友。
树比人活得自在,因为它享受当下的一切。
它的叶片在烈日下闪光、暴雨天发光。微风中,树在唱歌,狂风中,树在跳舞。树拥有人类所羡慕的力量:宁静。
无论在哪个城市生活,我都会找一棵离家近的树,与它做朋友。给它取名字,跟它打招呼。不开心的时候,靠着它;开心的时候,路过它。也会像《花样年华》里的周慕云,把不可告人的秘密告诉它。
亦舒说:我们不快乐的原因,是不知如何安静地待在房间里心平气和地跟自己相处。不知如何与自己相处时,找一棵树做朋友,与树相处,慢慢学会不依赖于任何人。
3.化妆与健身,至少选一个。
口口声声说爱自己的人,是否愿意每天花20分钟,端详镜子里的自己?如果什么都不做,花这么多时间照镜子,确实尴尬。所以我坚持化妆,每天化妆与卸妆的时间加起来,恰好在15到20分钟之间。
这一段时间,我必须与镜子里的自己相处,端详她,装扮她,爱上她。必须知道如何能够让自己变得更美。如果说一个人怎样才算爱自己,口号喊一万遍,不如在自己身上多花点时间。坚持化妆与坚持健身,都是在自己身上花时间。
4.看一场偶像的演唱会。
无论你曾经在电视上看过多少场演唱会,无论你所看的演唱会,是在设备多么高端的家庭影院,当你真正走进演唱会现场,就会发现,你之前在屏幕上看到的,是唱歌,而你如今身处的,才是火热的生活。
人生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要遇到,真正幸福的是那些葆有生活激情的人。
当日常的不安与挑战慢慢将你打磨成一张面具,去看一场演唱会吧,和着音乐,深情地哭、纵情地笑。什么是年轻?就是有时候你还能做一个快乐的傻子或者疯子。
5.积蓄半年或者一年,去做一件事。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地来看你”,李宗盛的歌曲总是动人,因为他歌中的爱情,像信仰一样美好。
如果钱是有生命的,它最希望得到的命运,应该就是被保存、被期待,为了半年或者一年后的那一个目标,它被天天注视与抚摸,清点与念叨。
毋庸置疑,钱是我们的好朋友,梦想也是。将梦想与金钱这两个好朋友合二为一,就是设置一个目标,积蓄一段时间去完成。
生活像一个圆润的扑满,需要每天投掷一点希望进去。要知道人生最佳状态,不是心想事成,而是有很深的期待与一点点压力。
6.送给爱人一个昵称。
相爱的人,彼此之间最好的礼物是昵称。
昵称代表你们在一起的那个时代。曲终人散,时代结束,换一个人,那个昵称就被与前一段感情一起埋进了尘埃。
他日相逢,于千人万人间,叫出的依然是那个已经蒙尘的昵称。原来,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存在:无论最终是否在一起,只要经历过,它就是我们生命中那一段谁都拿不走的路。
7.跟父母学做自己最喜欢吃的一道菜。
口味有传承。每一个家庭,无论主厨的是爸爸还是妈妈,总有一道吃食是你从小到大,百吃不厌,离家后总在想念,回家时,父母第一时间端上桌的。
学会做这道菜,你就把家背在了身上。在北上广、在美国、在欧洲、在非洲,与其在电话里向父母哭诉,不如想家的时候,动手做家的味道。
求人不如求己。嘴里说着独立、自我,孤单的时候轻意被自己的味蕾打败,这样的体验,差评。
当那一天终于到来,主厨再也不能为你服务,你的生命里有一根弦“叭”的一声断了。你默默走进厨房,用这道家传菜肴重新建立起与他们的链接,从此,变得强大。
生活的幸福感是由小事决定的,就算你赚了再多的钱,成了再大的名,绕不开的还是父母做的饭,自己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