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未央宫内,廷尉张汤步履匆匆往宣室殿而去,在他身后跟了一个手托木椟的小黄门,“陛下可在殿中?”张汤问向殿外值守的宫人,宫人道:“张廷尉稍候,适才尚书令领了信使前来谒见陛下,眼下还在殿内议事。”
“好。”张汤应道,垂手立于一侧静候。
殿内信使大声念道,“…我军出塞七百余里,夜间围匈奴右贤王,王惊夜逃,带壮骑数百名,突围北去。擒右贤裨王十余人,余部一万五千余人,牲畜百万,引兵而还。我军大获全胜,特此禀奏,陛下长乐未央!臣卫青叩首!”
“好!好!”刘彻听闻不由抚掌朗笑,“此战朕心甚慰!果然扬我大汉国威,朕看日后这匈奴还有谁敢在我大汉土地上耀武耀威!”
“恭喜陛下!”尚书令道,“此一战甚是扬眉吐气!”
“哈哈哈!卫青实乃我大汉福将,朕得卫青,边关可定!赏!”刘彻唤来左右,道:“传旨!赐卫青黄金万两!南海珍珠十斛,湖绸十匹,即刻送往长平侯府!”
“诺!”近侍领了旨意正待下去,忽又听得刘彻道:“慢!”
近侍忙止了步,询问道:“陛下还有何旨意?”
刘彻沉吟片刻道:“将朕的大将军印拿来,交予信使带回军中,即日起擢长平侯卫青为大将军,掌虎符,诸将皆受其节制!”
旨意一下,尚书令与信使皆贺道,“恭喜陛下!恭贺大将军!”
待尚书令等退出,张汤便带着小黄门入内谒见,“陛下!臣已将董博士奏疏带回,请陛下御览!”言罢,小黄门躬身上前呈上手中的木椟。
左右侍者打开木椟,将椟中的一卷木简拿出呈给刘彻,刘彻接过木简徐徐展开,慢慢看了起来。
张汤口中的董博士,便是建元年间长安策问中以“天人三策”作答的董仲舒,当年他被窦老太后赶去了诸侯国,期间一直以博士之身传扬儒家学说。至窦老太后薨,刘彻本想把他召回长安,但董仲舒婉言谢辞,多年来一直著书立身,宣扬大一统儒家思想,深为刘彻所看重,故此番朝廷欲设立太学之事,刘彻便遣派张汤前去询问董仲舒的建议。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为国家最高学府,关系国家人才的培养和延续,刘彻仔细读着木简上的话:?“…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好!董仲舒果然有见地!”刘彻读完击节称赞,见张汤还躬身在侧,不由问道:“董博士在胶西国如何?”
张汤恭敬道:“回陛下,董博士虽不在朝堂,但盛名远播,前来求学之人络绎不绝。董博士广设教坛,下帷讲诵,弟子者众多,民间声望日隆。”
“嗯…”刘彻点点头,道:“董仲舒满腹经纶,堪为大用,虽无朝廷之绶带,然其功业远在庙堂之上!”
“陛下所言极是!”张汤颔首相应。
“尔等下去吧!”刘彻罢了罢手,忽而又道:“朕赐给董仲舒在长安的宅子,他可曾入住过?”
张汤仔细想了想,回道:“不曾。”
“那就在广川寻一处宅子给他吧。”刘彻思忖片刻后道。
“诺!”张汤恭敬应了,悄步退了下去。
----
大将军印很快便由信使带回军中,卫青领着众将朝长安方向行叩首礼,感念皇恩浩大。不日大军班师回朝,刘彻与百官在未央宫中迎接凯旋之师。
“臣卫青不辱使命,领军还朝!”大殿之上,卫青沉稳英武,这些年的战火硝烟早已将他锻成百练之钢。
当着文武百官,刘彻赞赏之情溢于言表,扬声道:“有臣如此,朕心甚慰!此一役我军毫发无损,而全歼匈奴右贤王部,着实令朕扬眉吐气!加封大将军食邑八千七百户,其子均为列侯,食邑各一千三百户。”
“谢陛下隆恩,臣愧不敢当!”听闻封赐,卫青忙跪地辞恩道:“臣得陛下青眼得以戎马军中,仰陛下圣明,方有我军大胜,此乃将士齐心力战之功!陛下幸已益封卫青,青子尚幼,未有寸功,怎敢列土封侯?请陛下收回成命!”
见卫青如此谦逊,刘彻越发赞赏,朗声道:“大将军不必推辞!此乃大将军战功应得,若朕的将军都如大将军一般骁勇善战,朕便可安枕无忧!”
刘彻如此一说,卫青若再推辞倒也却之不恭,故而领道:“诺!臣谢陛下隆恩!”
朝后卫青一心惦记着家中妻儿,正准备出宫回府,未料刚出宣室殿便有小黄门上前道:“大将军,皇后有旨,请大将军前往椒房殿!”
卫青情知姐姐一直惦记着自己,并未深想,忙礼道:“有劳侍者,卫青即刻便去!”
椒房殿中卫子夫还在前思后想,思虑着怎样对卫青开口说府中之事,正踌躇间忽然听得一声“姐姐!”抬眸一看,卫青已是一身戎装走了进来。
“青儿!”卫子夫惊喜道,“快让姐姐看看你!”数月未见,卫青面容虽清瘦了些,但英武挺拔,精神奕奕,卫子夫不由安了半分心。
“姐姐,天岚该是生了吧?”卫青笑道,“原还想着早些归来,赶上天岚生产,如今算来孩子都有月余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